一、建設背景
重慶市是全國事故重災區,直轄以來發生重特大事故52起,農村事故占比大。區縣農村道路道路復雜,山高、彎多、坡陡、臨水臨崖、路窄、溝深,并且占比大,達12萬多公路。
2011年市政府在云陽縣召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會議,會議提出“四七”要素管理方針;2014年市政府在彭水縣召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會議,會議提出“三化六體系”管理方針;消化吸收廣西會議的經驗做法,在全市實施“道路交通安全示范鄉鎮”創建活動過程中,發現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存在四個方面問題:
1、科技應用水平不高
2、基層監管乏力
3、基礎臺帳管理混亂
4、統計數據分散
為進一步夯實重慶市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基礎工作,切實解決重慶市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夯實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基礎工作,充分運用互聯網信息建設,加強區(縣)、鄉(鎮街)、村(社)三級安全監管體系,整合利用安監、公安、交通、農機管理資源,提升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信息化水平,重慶市公安局交巡警總隊于2013年與我公司合作研發并推廣應用重慶市農村道路交通安全信息系統(以下簡稱“農村信息系統”)。
二、系統建設
系統建設遵循“集中建設、分級管理”原則??傟犡撠熛到y軟件市級層面的配套硬件建設;區縣負責本地考核管理辦法制定和在系統上實現、系統軟件配置及使用管理,落實本區縣層面和鄉鎮層面的配套硬件建設。
農村信息系統建設內容包含動態采集、動態管理、動態預警、跟蹤考核、推進信息采集、研判預警、公路防控、監管考核等方面。到2016年,各區(縣)、 鄉鎮人民政府的系統使用率達到100%。
農村信息系統的建設實現了以下六個方面:
1、實現制度管理規范化
通過系統規范建立了七項管理制度和兩個責任書,對農村道路安全進行實時監管。
2、實現基礎臺帳戶籍化
通過系統實現了對駕駛人、機動車、農村道路信息、交通安全勸導隊(站)建設等基礎工作戶籍化管理,能夠實時掌握基礎信息采集情況。
3、實現工作安排動態化
通過系統能實時監控基層聯席會議、路檢路查、隱患排查、宣傳教育、交通安全勸導隊(站)等工作落實情況。
4、實現預警提示及時化
通過系統分別對未到期應辦工作、未辦理或未完成工作,實施紅色、橙色、黃色三色預警提示。并把預警信息按照三種預警級別顏色分別在地圖上展示出來。
5、實現事故責任倒查標準化
通過系統能夠對發生死亡三人及以上事故或者是摩托車死亡兩人及以上交通事故啟動責任倒查,能夠準確倒查制度建設、基礎信息、路檢路查、隱患排查等情況。
6、實現工作考核定時化
通過系統能夠對轄區工作開展情況實時進行督檢,按制定的指標進行考核,每季度、半年、全年對結果定時進行考核排名。
三、取得成效
重慶市農村道路交通安全信息系統為重慶交巡警總隊首創,該系統自2013年建成并在全市推廣應用以來,切實提升了重慶市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對農村道路交通事故防控起到了積極助推作用,全市道路交通事故四項指數同比持續大幅下降,得到了公安部、國家安監總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并于2016年3月24日在重慶市召開了全國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現場推進會,其中對重慶運用該系統強化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監管的做法作為重要經驗之一向全國推廣,社會反映良好,《法制日報》、《重慶政法》等媒體對此進行了專題報道。